多测师是一家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大的师资团队,业内好评甚多的接口自动化测试培训机构!

17727591462

联系电话

您现在所在位置:接口自动化测试培训 > 新闻资讯

使用Selenium自动化测试时必需知道的7件事

更新时间:2022-04-26 09:09:17 作者:多测师 浏览:157

  Selenium是一套用于进行浏览器自动化测试的开源工具集,可进行Web应用的端到端测试。Selenium主要包括两个工具:一是Selenium IDE,这是一个在Firefox上运行的插件,可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录制与回放,还可以将录制的内容生成代码后在Selenium Remote Control上运行。二是本文的重点Selenium WebDriver(简称WebDriver),这是一个开源的项目,能够让用户编写在各种主流浏览器上运行的互操作代码。目前已经推出了支持C#、Java等语言的类库。W3C的WebDriver规范也正是在这个开源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使用Selenium自动化测试时必需知道的7件事

  一、创建Application User对象

  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编写测试所需投入的精力过大,为了克服这一点,他们设计了一些实体对象。首先创建的是一种Application User对象,它代表了网站的后端功能,并且通过一些辅助方法提供了准备测试场景、或是在测试完成前进行teardown(清理)工作的功能。以下是使用这种对象的一个示例:

  class EditorPerformanceTest extends LucidSpec {

  val user = new ChartUser

  override def beforeAll() {

  user.login()

  user.createDocument()

  }

  …

  override def afterAll() {

  user.finished()

  }

  通过这种对象的应用,所有的准备工作被简化成两个方法调用(login与createDocument),而teardown中的逻辑则由finished方法实现,因此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具体的测试逻辑,将精力集中在bug修复或特性的检测。

  二、创建Application Driver对象

  WebDriver的API非常丰富,单是定位某个UI元素就有不下20种做法,这种巨大的灵活性也令人望而生畏。有数之不尽的方式可以完成拖放、单击、滚动以及输入等操作。为了简化这一点,Yarn的团队设计了一种Application Driver类,以简化一些最常见的操作。它首先继承自WebDriver类,并引用了Selenium中的Actions类,随后加入了一些方法用于实现最常见的用户操作,例如单击元素与执行脚本等等。可以通过下面这个UML图概括这个类的设计。

  其使用方法如下:

  def dragAndDrop(cssFrom: String, cssTo: String) {

  val elem1 = getElementByCss(cssFrom)

  val elem2 = getElementByCss(cssTo)

  actions.dragAndDrop(elem1, elem2)

  }

  def contextClickByCss(css: String)

  actions.contextClick(getElementByCss(css))

  }

  三、通过ID访问DOM对象

  在WebDriver测试过程中,如何定位一个DOM元素是最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常见的方式包括XPath、CSS路径以及各种复杂的CSS选择器(类似于jQuery),但这些方式在元素移动了位置或改变了CSS类名之后就会失效,不得不重新修改代码。因此,Yarn建议使用DOM元素的ID进行定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受元素所在位置、以及所应用的样式的影响。Yarn的团队随后对产品的某一重要特性进行了UI改版,而由于页面中的ID保持不变,因此测试代码的改动非常之少。

  四、页面对象模式

  页面对象模式(Page Object Pattern)是测试代码可维护性的关键因素,这一模式本身非常简单,它表示每个页面应了解如何执行该页面当中的所有操作。举例来说,登录页面知道应当如何提交用户的认证信息、如何点击“忘记密码链接”等等操作。如果将这些功能转移到一个公用的地方,就可以在所有测试中重用这部分功能。以下代码表示了一个文档页面的功能:

  object DocsList extends RetryHelper with MainMenu with Page {

  val actionsPanel = new ActionsPanel

  val fileBrowser = new FileBrowser

  val fileTree = new FileTree

  val sharingPanel = new SharingPanel

  val invitationPanel = new InvitationPanel

  这个页面中的操作非常多,因此Yarn将其分解为多个较小的类,每个类都代表了页面中某个块的功能。它们各自包含在这一区域内可执行的操作的相关方法,正如以下代码所示:

  def clickCreateDocument(implicit user: LucidUser) {

  doWithRetry() {

  user.clickElement("new-document-button")

  }

  }

  def selectDocument(fileNum: Int=0)(implicit user: LucidUser) {

  doWithRetry() {

  user.driver.getElements(docIconCss)(fileNum).click()

  }

  }

  def numberOfDocsEquals(numberOfDocs: Int)(implicit user: LucidUser) : Boolean ={

  predicateWithRetry(WebUser.longWaitTime *5, WebUser.waitTime) {

  numberOfDocuments == numberOfDocs

  }

  }

  五、行为的重试

  在WebDriver测试过程中,最糟糕的问题在于误判的错误,这为自动化构建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Yarn的团队来说,这个问题也是他们所面对的头号大敌。为了克服这一点,他们为测试加入了重试的功能,使得测试结果得到很大的改善。 以下是这个重试方法的代码:

  /**

  * Try and take an action until it returns a value or we timeout

  * @param maxWaitMillis the maximum amount of time to keep trying for in milliseconds

  * @param pollIntervalMillis the amount of time to wait between retries in milliseconds

  * @param callback a function that gets a value

  * @tparam A the type of the callback

  * @return whatever the callback returns, or throws an exception

  */

  @annotation.tailrec

  private def retry[A](maxWaitMillis: Long, pollIntervalMillis: Long)(callback: => A): A = {

  val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callback

  } match {

  case Success(value) => value

  case Failure(thrown) => {

  val timeForTes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val maxTimeToSleep = Math.min(maxWaitMillis - pollIntervalMillis, pollIntervalMillis)

  val timeLeftToSleep = maxTimeToSleep - timeForTest

  if (maxTimeToSleep <= 0) { throw thrown } else { if (timeLeftToSleep > 0) {

  Thread.sleep(timeLeftToSleep)

  }

  retry(maxWaitMillis - pollIntervalMillis, pollIntervalMillis)(callback)

  }

  }

  }

  }

  这段代码的功能是通过一个简单的递归算法执行所传入的实际行为,直到该行为成功,或是运行超时为止。以下是使用这个方法的简单示例:

  def numberOfChildren(implicit user: LucidUser): Int = {

  getWithRetry() {

  user.driver.getCssElement(visibleCss).children.size

  }

  }

  六、测试集重试

  Yarn的团队所做的最后一项改善是配置测试集的重试,测试集重试会将失败的测试缓存起来,然后重新运行这些失败的测试。只要在后续的重试中有一次成功,这项测试就会被认为通过。否则将继续重试,直到重试次数达到上限为止。 Yarn的做法是尽量将一些依赖于第三方功能的行为区分开来,特意为这些功能的集成编写非常健壮的代码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可以将它们放到一个可重试的测试集中。对于他们来说,重试的目的不是为了修复测试代码中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测试报告中由误判所带来的影响。

  七、创造乐趣

  Selenium的开发很容易令人感到疲惫,许多测试会无故地失败,让这些测试得到正确的结果是非常繁琐的工作,重复性的样板代码令人提不起兴致。而在Yarn的团队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可维护以及可伸缩的框架之后,工作就变得有趣起来了。各种有趣的想法层出不穷,有一位开发者实现了对绘画canvas截图并上传至Amazon S3服务的功能,随后又加入了一个截图比较的工具以实现图片比较测试。其它令人印象深刻的测试还包括与Google Drive、Yahoo与Google的单点登录等功能的整合。整个测试工作开始变得生动起来,这也为团队最终实现了重构的目标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使用Selenium自动化测试时必需知道的7件事,本文由多测师亲自撰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自动化测试相关知识:https://www.aichudan.com/xwzx/

联系电话

177275914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