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自动化测试浅谈
更新时间:2021-12-24 09:36:45 作者:多测师 浏览:232
硬件测试效率提升——硬件自动化测试浅谈
提到自动化测试开发我们最先想到的都是针对代码的测试,使用现有的测试工具按照预先设定的场景对代码自动运行,发现代码中的bug,自动化测试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提及和重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测试效率和测试一致性的提升。而在当今环境,对于公司而言研发和测试效率的提升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而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涉及到硬件开发环节的一些工作,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帮助硬件开发、测试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硬件自动化测试简述
一个完整的硬件测试过程,绝不仅仅是像字面上那样纯粹,它不单纯是白盒测试——拿着万用表、示波器对着单板捕捉信号。它还包括了除了单板开发过程以外的一切纠错活动,比如单板原理图/PCB的审查活动,系统级测试活动,还有一些专业认证相关的实验,如EMC、机械、安规实验等。广义上来讲当然也包括了产线上的ITC、HASS、HALT实验。
这些测试活动在单板从设计开始,到合格出厂为止,分布在了整个产品开发过程当中,分散且复杂,涉及的领域众多。对于提升效率而言,整合所有测试过程,流水线式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动化率,无疑是亚当的苹果。对于不同的测试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手段部署自动化测试应,当是当前最稳妥且的解决方案。以目前较为成熟的ICT测试为例,通过集成测试仪器对单板分立器件施加激励,对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器件进行in-circuit测试,帮助产线快速找到器件和装配缺陷,极大提高了产线测试效率。
研发过程中的硬件自动化测试
对于大多数公司,尤其是那些没有自己的产线和各种专业实验资质的公司而言,应该重视起来的,是经常被忽略的而又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环节——研发过程中的硬件自动化测试。
这个环节有什么特点呢?
1. 测试活动繁杂
种类繁多的审查活动,如原理图设计的审查、PCB的审查、行业/公司设计规范符合性、器件的降额审查等等;单元测试,即UT,电压、时钟、电源,种类繁多的总线时序、常用接口指标等;系统级测试,即ST,让单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通过模拟出一些可能出现的使用场景来触发故障。
2. 测试参与者不同
这些测试活动中,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开发、测试人员,参与者的知识经验储备有差异,测试技能有高低,难以保证测试的一致性,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3. 测试仪器类型多
做硬件测试最少不了的就是操作各种测试仪器和上面的测试软件,示波器、频率计、频谱分析仪、多项电源、任意波形发生器等等。即使单讲的示波器,根据测试信号速率和类型的不同,你需要选择不同示波器和探头,你还要选择不同的测试软件和项目。对于一个资深的测试工程师,掌握所有测试仪器和其中软件的测试方法,也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4. 人的必然参与
对于软件测试,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一次性跑几十甚至上百个测试用例都是可行的事情,而对于硬件测试来讲,没有人的参与实现完全自动化是一件及其困难和消耗资金的事情。比如UT测试时,测试人员需要查看原理图、PCB,然后在单板上找到测试点,某些情况下你得拿小刀刮出测试点。虽然好像用机械手或者飞针,又或者采用模具的方式可以提供解决方案,但单板器件密度大、器件高低不同、单次测试需要多路信号采集通道、不同的信号需要不同的仪器、测试板款型众多,且每种类型产出较少等特点,使得这些解决方案价格变得实际不可行,即使可行费用也高昂得令人难以承受。
5. 测试仪器随时移动
做硬件测试时,仪器大多放在手可触及的范围以内,而当前大多数自动化方案提供厂商都更倾向于仪器集中在机房或机架上,不仅成本昂贵,使用起来也比较麻烦,无法保证后续的使用率。
自动化的工作方向
提高研发过程中的硬件测试效率,从微观上来看,其主要目标应该是解决上述几点中重复、耗时的部分,针对业务特点开发相应的自动化工具或脚本;而另一方面,在宏观上,要注意不同测试活动之间的联系,减少环节之间的重叠部分,最大程度的利用上一环节的输出,减少后续的工作。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硬件自动化测试浅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接口自动化测试相关知识,请关注多测师。https://www.aichudan.com/xwzx/
上一篇:自动化测试生命周期方法学
下一篇:自动化测试技巧之结果验证